从上次制定资料分析的学习计划至今,其实没多久,大概也就十天左右。粗略计算,我已经研读了五十套资料分析的题干,并且每天抽出一个小时来练习速算。尽管在计算能力上没有质的飞跃,但我自认也算跟上了进度——实现了三位数口算直除三位数,目前大约能在两分十秒左右完成十道题的口算,私下认为在资料分析这一领域已基本够用,当然,每天仍需坚持练习三十道题目以维持手感。周四和周五,我分别完成了两套资料分析练习,每套含二十题,都能控制在三十分钟内解决,对此我感到十分振奋,毕竟上个月考试时,我的速度还停留在半小时仅解十题的水平…明显感受到自身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。

再来谈谈当前对资料分析的体会:我认为,做好资料分析,七分在于审题与理解材料,三分依赖于速算技巧。其原因在于,近年来,不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省考(只谈重庆与河南),资料分析部分的计算难度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,这已成为一种模式。基于此,结合近期的做题经历,我发现审题与材料理解成为我消耗时间的主要环节,计算本身在掌握数据后变得迅速,甚至约70%的题目只需列出一个公式就能直观得出答案。真正的挑战在于材料阅读后记忆不牢,需要反复查阅,以及题干分析提炼公式的环节,这部分还需通过大量练习题型,提升快速定位数据的能力。至于速算,尽管其重要性逐渐减弱,但拥有高水平的口算能力是一个定心丸,确保在面对看似庞大的数据时,不至于因急于寻找简便方法而不得进而慌了手脚。考场上的稳定心态至关重要。

若深入分析,资料分析真的那么难吗?它真的与个人数学能力紧密相关吗?答案似乎是否定的。短短十几天的练习,很难说在数学思维或计算思维上有显著提升,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调整,个人能力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。那么,为何我过去长时间学习却进步缓慢,考试时总将资料分析留到最后,屡次未能完成,陷入恶性循环,不断削弱自己对资料分析的信心呢?原因或许在于,虽然网络上充斥着各类相关视频和解析技巧,我虽观看却未将之整合为自己的知识体系。今天刷推时,看到一句话,大意为“持之以恒是最宝贵的品质”。深思之后,我意识到确实如此。相较于以往同时抓三大模块的学习,不如专注于一项,彻底攻克资料分析,成绩自然有望提升。

当然,以上均为一个菜鸟近期的突发奇想,若高手读到,权当一笑料吧,我依然是那个持续向高手学习的菜鸡。